【買房學問大】什麼是得房率?!不要被公設比騙了!

Posted :
2020-03-16
Posted :
findaform
Share :

小澄與龍哥的共同好友給力最近準備結婚,因此積極看房準備購入新屋。由於給力之前沒有買房經驗,於是請小澄這星期撥空陪同看房,順便鑑定房屋的優劣及辨別現場銷售話術。小澄在確認時間後,與給力敲定周六吃過午餐,下午一點出發到現場。

給力看上的標的位在馬路旁,周遭舉目所及皆為商圈、住家。小澄再三確認標的坐落用途與分區後稍稍卸下了心防。銷售現場告訴小澄,此案皆為自建自售,並沒有聘請代銷,所以不用擔心之後若有狀況求助無門的問題。

給力非常喜歡屋內的格局設備,也喜歡現場的銷售服務態度;幾番來回後,給力決定要現場下訂,小澄忽然想起了很重要的一項,「你們公設比大概多少啊?」

「34%!」現場銷售吐出數字後給力驚呼,「這麼高啊!那這樣我不是花錢買到的幾乎都是公設?室內感覺空間沒有多少啊!」

「不是這樣算的!」銷售告訴給力,「你聽過得房率嗎?」

「得房率來說,就是不考慮虛坪,直接探討室內含陽台實際能做使用的空間,你看到外面其實很多案子都會有室內管道間和雨遮之類的,然後主打公設最低,可是雨遮過多很麻煩,即使我們無法直接用到還是要花錢,所以在買的時候還是要計算一下,考慮室內實際使用情況喔!計算公式很簡單,用主建坪+陽台的總面積除以權狀坪數就知道了,63~68%是一般的正常範圍,63%以下就是虛坪居多,我們這個案子雖然公設比34%,但因為沒有雨遮,因此得房率有66%,所以光看公設比是不準的,實際情況還是要參考這個計算數值來判斷喔!」

「另外,」銷售人員補充說明,「更精確的算法叫做室內空間使用率,計算方法是用主建面積(不含陽台),除以總權狀面積得到的數據,因為許多建商在設計的時候講求外觀好看,會將某特定幾戶的陽台做大,導致與室內面積比例不相符合,所以看起來得房率雖然較高,但實際室內能使用的面積其實還是比較小,這還要再注意一下喔!」

「原來是這樣啊!」給力驚呼,「學到一課了!」

得房率一詞源自於中國大陸,係指在權狀登記面積上,實際可供住戶所使用的面積。通常得房率是買方在選購大樓產品時,很重要的指標:得房率太低,表示購買標的不夠實際,自己花太多預算在平時用不到的虛坪上;得房率太高,表示公共使用部分面積過少,相對而言住戶在居住品質上,容易感到緊張及壓迫。

我們以下面兩個例子做比較:A案及B案,其中A案公設比33%,B案公設比34.74%,一般民眾可能深信不疑,那我買A案不是比較好嗎?

 

由上表可得知,A案公設比雖較B案低,但以得房率計算來說,B案足足多了A案4.26%,也少花了五坪的錢在購買不需要的空間上;另外B案室內空間使用率為58.95%,相較於A案,也足足多了4.95%的使用空間,因此我們能夠得知,在實際面使用情況來說,公設比並不代表判斷室內實際使用空間的大小;而在市面上,107年取得建造執照之前的部分業者,雖知雨遮不能計價,將雨遮價格灌回總價內,變相計價。

舉例而言,一坪55萬元的房子,總坪數100坪,分坪表如下:

房屋總價格 : 55 (萬) * 100 (坪) = 5,500(萬)元。
扣除雨遮的實際單價 : 5,500 / (100-6) = 58.51 (萬)元。
也就是說,我們平均一坪多花了三萬塊在雨遮上!

雖說得房率為購屋族群能夠使用坪數參考很大的指標,但若真的要住得舒適,室內規劃格局才是關鍵重點,得房率高代表室內使用坪數高,真正要落實高坪效使用目的,以室內方整、空間無樑設計的格局較為合適,相反地,選擇狹長、畸零的格局,容易有走道、室內虛坪激增且零散的問題產生。

一般人在選購房屋時,大多數會以公設比判斷一個房屋實際能使用的空間大小,而在市面上,許多建商在推案時,很多案子都會有雨遮、管道間和走道等設施,就算公設比看起來較他案低,但這些虛坪日後也是購屋客戶花錢購買、但無法使用到的隱形坪數灌水魔王,不可不重視這些購屋細節。

買房動輒數千萬,一念之間便百萬來去,買屋時人人都會精打細算。如何正確地將錢花在刀口上、購買踏實好宅,仍要多方觀察、全方位了解,一味偏頗的相信公設比的陷阱,便容易上鉤建商為了讓數字好看,從中設下的轉換圈套,屆時要想盡辦法解套早已後悔莫及。

Please follow and like us:
YouTube
YouTube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